close

高血壓:現代人的健康隱患

高血壓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,也是心臟病、腦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的重要推手。這些高血壓併發症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,相關疾病甚至佔據了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二、四、六、九名 [1]。雖然高血壓可能致命,但只要我們願意留心,它其實相對容易控制。許多研究指出,只要能控制血壓,就能有效減少高血壓相關的併發症,甚至降低總死亡風險 [2-3]。

腦血管疾病 的複本 (2).png

血壓目標:數字背後的健康風險
我們的血壓究竟應該控制在多少?坊間對此有不同的傳言。有些人認為:收縮壓(高壓)可以放寬至140或150 mmHg,嚴格的血壓目標只是徒增心理負擔,甚至落入醫藥的商業陷阱。但這些觀點是否禁得起考驗?

收縮壓(高壓)超過120 mmHg,高血壓相關風險就開始產生

2014年發表的文獻,分析了1.25億人的資料發現:收縮壓小於115 mmHg的人,終生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最低收縮壓每增加20 mmHg腦出血的風險就增加44%心肌梗塞的風險就增加41%;此外心衰竭、腦中風、猝死的風險也全都增加 [4]。其中年輕族群(30-59歲)所受到的影響遠大於年長者(60歲以上),因此年輕人更不能掉以輕心。台灣的學者分析國人的資料也得到相似的結果 [5]:收縮壓超過120 mmHg時,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隨之增加,血壓越高預後越差。

收縮壓控制在130 mmHg以下可大幅減少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

血壓應該控制到什麼程度一直是醫界關注的議題。2015年的一項大型臨床試驗「SPRINT」給出了更明確的答案 [6]。該研究發現,將收縮壓控制在120 mmHg 附近(積極治療組)的人,其心臟病、中風和心衰竭的發生率比那些目標血壓在140 mmHg以下(傳統目標組)的患者低了約25%總死亡風險減少了約27%。由於效果顯著,為了保護傳統目標組患者的健康權益,該研究提早終止。

後續根據華人所做的大型臨床試驗「STEP」也得到相似的結果:將收縮壓目標控制在110-130 mmHg的人,其心臟病、中風的發生率比目標血壓在130-150 mmHg的人低了約33%,心衰竭風險低了約73%,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少約28% [7]。

代謝症候群 的複本.png

結論

綜合以上,將收縮壓控制在120 mmHg 左右不僅可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,更可延年益壽。至於坊間流傳的年長者血壓目標可以放寬,80歲以上的健康長輩160 mmHg 以上也沒有關係,相關的醫學研究又是如何,就待下回分曉。

 

參考資料

1.    衛生福利部

2.    Acta Cardiol Sin 2020; 36:375-81.

3.    Acta Cardiol Sin 2020; 36:537-61.

4.    Lancet. 2014; 383:1899-911

5.    J Hypertens 2007; 25:1355-61.

6.    N Engl J Med 2015;373:2103-2116

7.    N Engl J Med. 2021; 385:1268-1279.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高血壓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yw 的頭像
    cyw

    陳昱瑋醫師

    c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